“中国稻作之父”——丁颖

来源部门及人员: 发布时间:2018-12-20 审核人: 浏览次数:357

          

“中国稻作之父”——丁颖

  

 

      丁颖,男,汉族,生卒1888—1964,广东省高州县人,中共党员,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。   丁颖1910年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,1912年公费留学到日本学农,三次往返,在日本学农长达9年,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。回国后一直在农学院(广东大学农科学院、中山大学农学院)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1940年,中山大学决定从云南澄江迁回粤北,他临危受命,出任院长,带领全院师生迁到湖南宜章县粟源堡,继续办学。广州解放初期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,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华南农学院,出任首任院长。他还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,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,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,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       丁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主要有:1961年主编教材《中国水稻栽培学》;1927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稻作试验基地──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育种场,随后陆续建立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和水沙田、东江、韩江三个试验分场, 在粟源堡期间又创建北江稻作试验场和农林部西南作物品种繁殖场,先后用农家良种提纯复壮法育成优良品种84个和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新品种26个。晚年主持“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”研究(60年代初)。

 

 

  丁颖有句名言:“真诚的科学工作者,就是真诚的劳动者。”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。在教学科研工作中,他身体力行、深入实际、治学严谨,先后发表科学论文140多篇,其中部分编入《丁颖稻作论文选》(1983)。主要代表作有: 《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之新种》(1933)、《水稻纯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》(1936)、《水稻纯系育种法的研讨》(1944)、《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》(1957)、《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》等。他是我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,高等农业教育先驱,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,被誉为“中国稻作学之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