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斌伟书记一行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(大村)调研

来源部门及人员: 发布时间:2020-09-18 审核人: 浏览次数:1397


为贯彻落实许瑞生副省长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纪要》的指示精神和省教育厅召开学校校史研究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,做好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工作,915日下午,华南农业大学王斌伟书记一行10人到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大村村韶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(大村)调研。


调研组一行到旧村委楼房(华南烽火教育展览馆),听取了抗战时期岭南大学等院校内迁粤北办学情况、相关办学的建筑和遗址情况等介绍,深入到大村驿站、大村小舞台、纪念广场、玉清书舍、岭南大学旧址、岭南大学附中旧址、东吴大学旧址、信息柱、四姑医务室等历史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和深入交谈。

王斌伟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及陪同专家情况介绍,详细询问院校内迁粤北历史情景和经过,仔细察看相关历史建筑、遗址和遗迹的活化利用和修复情况,了解岭南大学原办学旧址、办学历程、师生先进事迹救亡图存事迹等挖掘情况,查阅了“岭南才女”冼玉清创作诗篇《迁韶校中书事十首》等作品。王斌伟指出,学校要加强部门联动,整合专家资源,深入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先进人物事迹,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,推动华南教育研学历史建筑、遗址和遗迹的活化利用,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,传承教育先辈爱党爱国、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、爱校荣校主义的精神。

据了解,韶关犁市镇大村村是私立岭南大学办学旧址,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后并入中山大学,是华南农业大学前身。抗日战争爆发之后,岭南大学附中在1937年先迁至香港,大学也在随后一年赴港,借用香港大学的校舍继续教学。1940年,为支援战时农业教育和生产,岭大农学院先行迁回粤北,落脚于乐昌坪石;1941年底,香港沦陷,岭南大学校本部从香港迁校于当时的曲江县(今韶关)仙人庙大村,农学院(二年级以上)则迁至乐昌县水牛湾。


学校党委副书记钟仰进,党政办公室、党委教师工作部、人力资源处、文博馆、继续教育学院、文博馆、人文与法学学院、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等有关负责同志及专家参加了调研。(/图 宣传部  李坚)